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章(第1页)

试举数例即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1.1938年11月,他下令建设年产一万架作战飞机的生产能力,到1940年5月德国闪击法国期间,他又把这一指标提高到年产五万架。

他这样做是压制了陆海军参谋长们的抗议的;陆海军参谋长们认为这两项命令将使他们军种的重新武装极端地不平衡。

2.1940年6月,他下令竭尽全力给予英国军事援助。

陆海两军当时认为英国注定要失败。

抗议说,这项政策将会使美国失去它可能被迫独立作战所需要的武器。

他们提出的代替办法是,对盟国不再提供战争物资,在太平洋采取防御政策,为保卫西半球而实施动员。

罗斯福先生否定了他们的抗议,如同他否定他们1941年反对对苏联和中国实行租借法案的类似抗议一样。

3.1941年7月,他反对陆军参谋长乔治&iddot;马歇尔将军和当时的海军作战部部长哈罗德&iddot;斯达克将军的意见,决定加强对日本的石油禁运,保卫和增援菲律宾,尽管陆军部的所有计划都假定菲律宾是无法保卫的。

4.同年春夏,他不顾马歇尔将军和总统的高级军事顾问斯坦利&iddot;恩比克中将的意见,决定在大西洋西部驻军,并实行护航。

上述各项决策都是合法履行总统的宪法职责。

如果我们假定(我认为必须这样假定)在这个时期,总统的政策不是让国家作好打一场战争的准备,而是寻求一条战争以外的出路,那么,他的做法也是合理的。

他牺牲我们自己的军事装备,给予英国、中国和苏联除参战以外的全面援助,其公开宣布的目的就在于此。

他所企求的,而且是急于企求的首先不是重整军备,而是显示他的决心:动员和使用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以图拯救英国,威慑日本,使战争成为不必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尽管他否定了陆军部和海军部有关重整军备和立即使用它们薄弱的兵力的判断,他还是指示它们通过同英国人的秘密会谈制定各项战争计划;如果威慑失败,那么陆海军将不得不打这场战争。

他研究了这些战略计划,将它们束之高阁,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尽管他后来把这些战略计划的基本原则作为自己的原则。

他以显示力量进行威慑的政策,是一场代价很大的赌博。

这场赌博输掉了,1941年12月7日,我们陷入了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

军事专家们曾经警告过罗斯福先生,我们没有做好打这样一场战争的准备。

但是主要由于罗斯福先生,我们才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在参加战争时有这样协调一致的战略计划。

同样由于他的主动精神,陆军和海军在1941年秋就制定了战时生产计划,即所谓&ldo;胜利计划&rdo;。

这项计划是为了使美国和英国即使在苏俄被迫退出战争的情况下也能够打垮轴心国和日本,迫使它们投降。

&ldo;霓虹5&rdo;计划‐‐1941年12月7日付诸执行的陆海军战略计划‐‐以卓越的预见性拟定出战略计划的大纲,后来同盟国按照这一计划把战争进行到了最后胜利。

而&ldo;胜利计划&rdo;则估量了将用于支持这项计划的美国工业的庞大生产能力。

战争时期

可以这么说,那些研究罗斯福先生的学者们强调他不愿意干预他的军事参谋长们,指的不是战争时期,而是宣战以后的时期,即珍珠港事件后的三年半。

乍看起来,这个时期除了一两次明显的例外,似乎罗斯福先生不曾插手军事机器,而且肯定地说,他对制定美国战略所发挥的影响远不如邱吉尔先生对制定英国战略所发挥的影响那么大,从而对盟国战略的影响也是如此。

与邱吉尔先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随着美国的参战,罗斯福先生似乎满足于让他的军事参谋长们遵照他的一般指导和批准,放手制定他们自己的战略计划,而他只在极少的场合才出面干预,这种场合他就作为对立观点的调停者出现。

邱吉尔先生与此不同,他以著名的口才积极地为他的战略方针辩护,不仅如此,他还为他的战术方针、武器、装备以及英国在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军事行动的其它每一个方面辩护,并且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把这一切强加给他的政府同僚和战场指挥官们。

罗斯福先生的决定性干预

这样对比很容易过头,因为这种对比与记录在案的事实不尽一致。

在罗斯福压制他的参谋长们的二十多次(而不是舍伍德所说的两次)事例中,有半数以上是发生在1942、1943和1944年。

这一估计还不包括如下情况: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于知道不会得到罗斯福先生的支持,因而主动放弃向他呈报某项代表他们最佳军事判断的计划。

如果说罗斯福先生比人们直接看到的更积极地控制战争的实施,那么主要是在1942年和1943年,这样说是真实的。

1944年到1945年期间,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只有一次重要的例外,那就是1944年10月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

就1944年到1945年来说,也仅仅是就这个时期来说,人们可以同意埃尔曼教授的看法:&ldo;白宫形成的美国战略,同以前五角大楼形成的美国战略如出一辙。

&rdo;

1942年到1943年期间,罗斯福先生曾在四项重大决策上推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判断:

1.1942年7月的&ldo;火炬&rdo;决策;

2.1943年3月,罗斯福决定把一批美国舰艇拨给英国,以支持它每年以二千七百万吨的速度从海外进口非军事物资;

热门小说推荐
完美弧线

完美弧线

凌空抽射,小试牛刀。...

中华第四帝国

中华第四帝国

秦始皇建立中华第一帝国,汉高祖建立中华第二帝国,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中华第三帝国。而中华第四帝国则由王潇王毓泽父子,在1895年建立。炮兵参谋王毓泽重生1890年,成为川西巡阅使府少帅。再由少帅到大帅,最后到帝国皇帝,完成一个华丽的转变。中国也由半殖民地崛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饮马北海,恢复汉唐荣光舰队西进,传播天朝文明击败列强,夺取世界霸权!...

灵宰天地

灵宰天地

本书简介意外遇袭,虚夜非但没有身陨魂灭,反而觉醒了元灵,正式足履灵界红尘,自此搅动了天地风云而且,他的身上,还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大唐武生

大唐武生

唐末江湖有赳赳武夫投身军旅,有美艳娇娘暗中行刺,有佛陀三清藏头露尾,有武林宗师改朝换代,名门大派,蓄刀兵,扬威名,力挺节度使,划地而治。草莽勇夫,杀官吏,屠商旅,勾结各门阀,占山为王。虽然也有剑仙一剑西来,也有游侠行走天下,也有懵懂少年行侠仗义,也有武林仙子娇艳如花,也有大儒正气,金刚怒目,道侣翩然,但是庙堂之上的风雨波澜和江湖上的诡谲尔诈混合在一起,这个江湖,终究不再是那个江湖。有梨园大武生,穿越千年而来,一拳,将唐末江湖,砸了个稀碎!江湖事,江湖了,庙堂事,庙堂清,江湖与庙堂之间,唯有我,杨凤楼!ampampampltpampampampgt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唐武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ampampampltpampampampgt...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